首页>其他专项信息>政务动态
  • 标    题: 三亚市山体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
  • 索 引 号: 00823222-8/2021-00205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三亚市林业局
  • 成文日期: 2020-07-07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2020-07-07
  • 主 题 词: 三亚市 山体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 (2018-2025年)
  • 文件状态:
  • 效力说明:

三亚市山体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

更新时间: 2020-07-07 18:01:50

三亚市林业局

三亚市

山体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

2018-2025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

2018年12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咨甲2222007000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资证字甲A003号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02014Q21678ROM

 院      长:

 彭长清

  主 管 副 院 长:

   贺东北

  主管副总工程师:

   杨  帆

  项 目 负 责 人:

 范志浩 李新建

   项目承担部门:

  生态工程处

处      长:

  姜灿荣

副 处 长:

  李向阳

  付达夫


项目名称:三亚市山体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2018-2025年)

完成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

参加人员:

李向阳   范志浩   李新建   刘洪强

     峥     

        张家阳   

协作单位:三亚市林业局

谢高飞      宋立冬   林宇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李成杰

娄底市林业调查设计队

刘建国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一、山体概念与标准解读 1

二、规划背景分析 4

三、山体保护的意义与必要性 7

第二章   基本概况 11

一、地理区位 11

二、自然条件 11

三、社会经济概况 14

第三章   山体资源与管理现状 16

、山体资源数量 16

、山体资源分布 19

三、山体资源特点 20

、山体保护管理现状 22

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6

一、指导思想 26

二、规划理念 26

三、规划原则 28

四、规划依据 29

五、规划范围和期限 30

六、规划目标 31

第五章   规划布局 33

一、城镇山体 33

二、滨海山体 34

三、湖库山体 35

四、河流山体 36

五、其它山体 36

第六章   山体保护规划 38

一、山体保护等级划分 38

二、重点保护山体保护范围划分 42

、山体管控规划 47

  山体生态修复规划 54

一、山体果园退果还林工程 54

二、废弃矿山生态复绿工程 56

三、重点保护山体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60

四、山体景观优化工程 62

  山体保护能力建设规划 64

一、山体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4

二、山体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65

第九章   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70

一、设计依据和原则 70

二、系统设计 71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74

一、投资估算 74

二、效益分析 78

第十   保障措施 80

一、明确任务分工 80

二、加大投入力度 80

三、加强区域合作 81

四、推进试点示范 81

五、严格评估考核 82

附表:

      1、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名录

      2、三亚市山体资源植被类型统计表

      3、三亚市山体资源利用现状统计表

      4、三亚市山体资源区位类型统计表

      5、三亚市山体资源植被类型统计表

      6、三亚市山体保护管理类型统计表

附图:

      1、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区位分析图

      2、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地势示意图

      3、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地形地貌分析图

      4、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山体资源分布图

      5、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区划图

      6、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布局图

      7、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工程规划示意图

      8、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典型山体3D模型图

      9、三亚市山体本体与土地利用类型对比图

      10、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与土地利用类型对比图

      11、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保护范围与土地利用类型对比图

12、三亚市山体本体与生态保护红线对比图

      13、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与生态保护红线对比图

      14、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保护范围与生态保护红线对比图

附件:

      1、三亚市山体资源调查报告

      2、三亚市山体保护数字化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3、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图册(独立装订)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山体概念与标准解读

(一)山体的概念

山地是地球陆地的主要地貌骨架,其面积占整个陆地的30%。山地不限于单纯的地貌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在山地区域,热量和水分条件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因此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梯度差异化特征的山体综合景观

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山地历史长达数千年。早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山地的记载。以后的《管子·地员》、《汉书·地理志》和《徐霞客游记》等都有详实的山地记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如此类历代文人墨客关于山地的诗句不仅展现了不同区域的山地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揭示了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认识利用和改造山地的发展历程。

根据我国地貌分类系统,主要划分为山地和平原,再根据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将山地划分为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将平原划分为高原、高平原、低平原和洼地等。

山体是山地的形象表述,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组成。《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和三亚市生态保护建设需要,结合地貌学“山地”概念和人们对“山”的普遍认知(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本规划所指山体是相对高度不低于20米,主体坡度达到15(斜坡)以上,对区域景观空间构成和生态环境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的正向地形,包含中小型坡地山丘地貌。

)山体范围的认定

1、四周为平地的孤立山体以变化明显且相对闭合的最低等高线为坡脚线,并认定坡脚线以上部分为山体本体范围

2、丘陵山地区域的连绵山体原则上由平地顺山坡向上,20米高程坡面坡度达到15度时的最低等高线为坡脚线,并认定坡脚线以上部分为山体本体范围

3、保持山体相对完整尽可能将山体中15度以上坡面纳入山体本体范围

4、位于山体边缘的水库、城镇、村庄、公路铁路等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不纳入山体本体范围

)山体的作用和影响

1、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山体作为活跃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对区域地理环境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山体属坡地地貌的范畴,受地貌成因的影响,山体高度、坡度和体量差异较大,三亚全市山体除南部分布有部分独立小山丘外,多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山岭绵延起伏,层次分明,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境内山体最高海拔1099米,最低海拔约2米。

由于山体分布不均,且地形地势各异,受山体阻隔效应的影响,全市不同区域近地层气流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不一,地表热量和湿度随气流不规则运动而进行重新分配,使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温度和湿度发生不规则变化,进而使不同区域的森林植被、土壤类型、地质水文等自然景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异。

2、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山体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区域降水、地面温度、空气湿度、营养物质等生态因子的分布和发生规律形成一定的影响;二是对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机体、繁殖体、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方式、流动方向、流动途径造成一定影响,并通过对区域生态因子的分布和发生规律以及对物质、能量流动规律的影响,进而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区域镶嵌分布、相对平衡、多样化异质性生态系统的景观类型。而正是由于这种多样化生态系统并存的景观类型,极大地提升了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为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创造了有利条件。

3、对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山体属坡地地貌的范畴,有山体就有坡度,对传统农业生产(养殖业、种植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既不利于生产劳作、物质运输,也不利于机械化的运用,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发展山地种养业,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受山地工程建设难度和成本的影响,对交通运输和其它工程建设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依山傍水一座房,送雨迎风百宝盆”,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居住的首要选择,由于山体多为坡地,不利于建房聚居,但对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丰富物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体以其多变的形态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孕育了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景观资源。

二、规划背景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并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协定将世界所有国家都纳入了呵护地球生态确保人类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进一步明确了各缔约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和相应指标。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写入《巴黎协定》。山体是大地的骨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山体保护,维护山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丰富山体森林植被,增加碳储空间,提升固碳能力,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围绕生态保护与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九大再次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报告中还提出了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实施山体保护提供了强有力地政策支持。

海南绿色崛起对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2月,中共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并明确了“十三五”期末,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高,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大气、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表明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201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具体安排部署,并提出了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元素作为整体呵护好、建设好,确保环境质量只升不降以及开展山体生态修复专项行动,修复山体自然风貌的具体要求。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进生态立省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增绿”“护蓝”,始终坚持生态底线思维,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赋予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四大战略定位,明确提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着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社会治理、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完善人才发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走在前列,打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总体要求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希望海南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范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三亚地处海南岛南部,区位独特、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作为相对封闭的海岛型地理单元的一部分,生态环境脆弱性显著、敏感性强、承载力小、抗自然和人类干扰能力低,生态环境自身修复能力不强,一旦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将导致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步深入,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人类活动频率和强度逐步提高,三亚生态安全面临挑战。面对挑战,三亚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常抓不懈。“十二五”期间,先后推进实施了三亚湾海岸线原生植被生态修复,抱坡岭等受损山体植被修复,红树林生态修复等项目,为提升和改善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目标,并作出了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加快推进“双修”“双城”综合试点,抓好海岸、河岸、山体和水系、湿地等区域生态修复的具体部署。2017年10月,三亚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坚持生态立市,并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作为责任红线,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锋”的要求。

为全面推进落实“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切实加强全市山体保护管理,三亚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了《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并经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于2016年11月正式颁布实施,为加强山体保护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山体资源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评价标准,也为组织开展山体保护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应遵循的途径。

三、山体保护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是三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三亚市地处祖国的最南端,不仅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实施山体生态保护,修复山体生态系统,提升山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步构建起以自然山体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以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是三亚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

(二)是三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推进绿色发展,就必须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三亚市山地面积120735.8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62.9%。全市山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是三亚自然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三亚生态景观的主体骨架,更是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宝库,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森林、矿藏和物种资源,也是全市淡水资源的重要涵养地。实施山体保护,科学、有序、节约、循环地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是三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以维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和建设国际一流生态环境为目标,以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从被动的“生态环境保护”转向主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彰显三亚特色的“山、海、河、田、岛、城”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新风貌并于2018年全面启动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

三亚市山地面积大,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构筑起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以山体为载体的广阔景观空间是人们开展生态观览体验、生态科普教育以及生态保护修复活动的重要场所。开展市域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三亚市打造特色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环节,是三亚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三亚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三亚建设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重要途径

《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三五”期末,三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建成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目标。三亚地处海南岛的南端,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中南部组团的中心,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旅游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青山绿水是建设旅游精品城市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山体保护,强化山体生态修复,提升景观品质,挖掘资源潜力,优化旅游环境,构建“山-海”呼应,“林-城”相融,“园-村”一体,全域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是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精品旅游城市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口岸,是祖国的南大门,是南海诸岛的重要后方保障基地。地理坐标:北纬18°09' 34"-18°37'27 ",东经108°56'30"-109°48'28 "之间,东邻陵水、北依保亭,西毗乐东,南临南海。全市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8公里,土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公里。全市北依高山,南临大海,“山-海”呼应,“山-城”相融,构成了三亚独特的景观特色。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三亚市属五指山脉的南支,全市北高南低,北部山高岭峻、峰峦连绵,南部以堆积地形为主,多台地和平原。全市境内有大小山体200余座,最高海拔1099米。其中南山、马岭、鹿回头岭、虎头岭、牙龙岭直插大海,形成独特的海蚀崖岸地形。地形构成比例:山地33.4%、丘陵25.2%、台地15.5%、谷地2.6%、阶地平原23.3%。母岩母质多以花岗岩、砂页岩和安山岩为主,其中花岗岩占56.6%,安山岩占14.4%,砂页岩占13.2%,浅海沉积物占9.8%,河流冲积物占3.7%,湾海沉积物占2.3%。

(二)气

三亚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南海海洋气候影响较大,长夏无冬,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年平均气温25.4℃,6月份平均气温26.4-28.5℃;1月份平均气温21.0℃,全年≥10℃活动积温8800-9100℃,平均日照时数2563h,太阳辐射量130.6千卡/c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97.6mm,降水量分配不均,旱、雨季明显,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15%;5月至10月为雨季,可达全年降水量的85%-95%,尤其是8月和9月,雨量更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4-43%。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台风影响,多年平均≥6级的台风4.1个/a,≥8级的2.3个/a,台风多出现在7-10月。

(三)河流与水库

三亚市境内有河流12条,集雨面积5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宁远河和藤桥河;集雨面积100-5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三亚河、大茅河和龙江河;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烧旗水、文昌水、东沟溪、茅彭水等。境内主要水库有大隆、半岭、抱古、赤田、福万、水源池、汤他水库等,总库容62475万m3,可灌溉面积19.45万亩。

(四)植物、植被

三亚市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据调查,境内现有维管束植物1838种(含栽培品种516个),其中蕨类有22科72种,裸子植物7科26种,被子植物98科1740种;在被子植物中,有双子叶植物1341种,单子叶植物399种。

在这些植物中,国家和海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海南苏铁(Cycas tainanensi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Cyathea spinulosa )、翠柏(Calocedrus macrolepis)、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无翼坡垒 (Hopea exalata) 、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蝴蝶树(Heritiera parvifoli)、油楠(Sindora glabra)、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海南石梓(Gmelina hainanensis)、野生稻(Oryza meyeriana)、痝粒野生稻(Oryza granulata.)等。

受复杂地形以及人为频繁活动的破坏和干扰,区域植被也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现有植被由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灌木林与热带草地五大类型组成。其中以次生林面积占优势,原始林只在个别陡峭山坡地带有零星分布。从沿海到山地,分布有红树林、沙荒草地、旱生刺灌丛、灌木林、低地雨林、山地雨林和热带草地。人工植被则主要有橡胶林、木麻黄林、桉树林、相思林以及槟榔、芒果、龙眼、荔枝等果木林。

(五)野生动物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森林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境,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境内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多达300余种,其中兽类50种,鸟类3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Neofelis nebulosa Griffith)、孔雀雉(Polyplectron)、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蓝背八色鸫(Pitta soro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穿山甲(Manis)、猕猴(Macaca mulatta)、水鹿(Rusa unicolor)、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海南兔等(Lepus hainanus)。

(六)土

三亚市土壤类型较多,既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土壤。从整个土壤分布来看,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地带性土壤有滨海沙土,燥红壤,砖红壤,赤红壤,山地黄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潮砂泥土。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行政区划

全市下辖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以及育才生态区,涉及居民委员会4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491个,居民小组569个,村民小组889个。

(二)人口和社会保障

截止2017年底,全市户籍人口58.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其中,男性29.63万人,女性28.59万人。按民族分,汉族33.25万人、黎族23.16万人、回族0.94万人、苗族0.40万人、壮族0.22万人、其他民族0.2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75.43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人口出生率14.63‰,死亡率5.64‰。

全市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5214人,覆盖率达到99.59%;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15378人,覆盖率达到99.73%;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7947人,覆盖率达到98.72%;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0337人,覆盖率达到98.74%。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195861人,覆盖率达到98.9%。

(三)国民经济概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百姓福祉持续增进的良好局面。截止2017年底,全年生产总值(GDP)475.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9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4.45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15.11亿元,增长9.2%。三产业结构为13.9:19.9:66.2,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6.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7.5%。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1元,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03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0元,增长9.3%。


第三章   山体资源与管理现状

、山体资源数量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的最南端,北靠高山,南临大海,整体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的多角地形。市域范围内,山体分布广泛,山地面积较大。全市共有山体203个,山体总面积120735.8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62.9%。

(一)按山体最高海拔统计

在全市山体中,海拔1000米的山体1个,山体面积为4554.2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3.8%。即尖岭,位于天涯区境内内,海拔高度1099米。

5011000米的山体有17个,山体面积为57563.7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47.7%。代表性的山体有:麻鼻岭,位于天涯区境内,海拔高度994米;凤岭,位于崖州区境内,海拔高度567米。

海拔201-500米的山体有111个,山体面积为53751.6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44.5%。代表性山体有:牛少坡,位于吉阳区境内,海拔高度488米;笔架岭,位于崖州区境内,海拔高度396米。

海拔101-200米的山体有38个,山体面积为4110.6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3.4%。代表性的山体有:白石岭,位于海棠区境内,海拔高度200米;临春岭,位于吉阳区境内,海拔高度196米。

海拔100米的山体有36个,山体面积为755.7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0.6%。代表性的山体有:东岛,位于天涯区境内,海拔高度62米;独岭,位于崖州区境内,海拔高度87米。

(二)按山体面积统计

在全市山体中,山体面积10000公顷的有1个,山体面积为12082.5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10.0%。即山石巅,位于天涯区境内,属河流两岸山体。

山体面积5001-10000公顷的山体3个,山体面积为18963.1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15.7%。分别为:黄麖岭,山体面积7196.9公顷,位于天涯区境内;麻鼻岭,山体面积6759.2公顷,位于天涯区境内;罗蓬岭,山体面积5007.1公顷,位于吉阳与天涯区交界处。

山体面积2001-5000公顷的有12个,山体面积为39775.7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32.9%。代表山体有:尖岭,山体面积4554.2公顷,位于天涯区境内;雅林岭,山体面积4339.6公顷,位于天涯区与崖州区交界处;红霞岭,山体面积4180.5公顷,位于吉阳区与海棠区交界处。

山体面积1001-2000公顷的山体17个,山体面积为23511.1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19.5%。代表山体有:多海岭,山体面积1842.2公顷,位于崖州区与天涯区交界处;南山岭,山体面积1522.2公顷,位于崖州区境内。

山体面积501-1000公顷的山体13个,山体面积为9449.3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7.8%。代表山体有:石牛岭,955.5公顷,位于吉阳区境内;廖次岭,山体面积691.2公顷,位于海棠区境内。

山体面积101-500公顷的山体51个,山体面积为13474.2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11.2%。代表山体有:青岭,山体面积470.7公顷,位于崖州区境内;马鞍岭,山体面积460.2公顷,位于天涯区与崖州区交界处。

山体面积100公顷的山体106个,山体面积为3479.9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2.9%。代表山体有:冬瓜岭,山体面积96.7公顷,位于崖州区境内;鹿回头岭,山体面积88.6公顷,位于吉阳区境内。

(三)按山体植被类型统计

依据山体地表植被类型和经营目的,将山体植被划分为自然植被、芒果林、其它人工植被和无植被四个类型。其中:自然植被山体面积为62361.7公顷,占山体总面积的51.7%;芒果林16573.4公顷,占13.7%;其它人工植被36727.1公顷,占30.4%;无植被面积5073.6公顷,占4.2%。

(四)按土地利用现状统计

依据山体土地利用状况,将山体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个土地利用类型。其中:农用地118970.9公顷,占98.5%(其中林业用地115667.5公顷,占97.2%)建设用地1671.8公顷,占1.4%(其中工矿用地310.6公顷,占18.6%;未利用地93.1公顷,占0.1%。

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地74453.6公顷,占64.4%;商品林地41213.9公顷,占35.6%

(五)按是否生态红线统计

依据三亚市生态功能保护红线划分成果分析,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山体面积为79504.7公顷,占65.9%;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的面积为41231.1公顷,占34.1%。

、山体资源分布

(一)行政区域分布

根据山体所在行政区域情况,将山体划分为各区完整山体和共山体,其中:

1、各区完整山体规模

   1)海棠区完整山体22个,山体面积3146.5公顷;

   2)吉阳区完整山体36个,山体面积15013.1公顷;

   3)天涯区完整山体58个,山体面积23359.8公顷;

   4)崖州区完整山体24个,山体面积13540.7公顷;

   5)育才生态区完整山体38个,山体面积9160.4公顷。

2、各区共管山体规模

   1)海棠与吉阳共管山体3个,山体面积10878.9公顷;

   2)吉阳与天涯共管山体5个,山体面积7453.0公顷;

   3)天涯与崖州共管山体5个,山体面积2341.2公顷;

  

   4)天涯与育才共管山体5个,山体面积22634.8公顷;

   5)崖州与育才共管山体6个,山体面积10650.3公顷;

   6)天涯、崖州、育才3区共管山体1个,山体面积2557.1公顷。

(二)地理区域分布

根据山体所在的地理地形区域,将山体划分为滨海区域山体、城镇区域山体、河流两岸山体、湖库周边山体和其它山体5个分布区域。其中:

滨海区域分布山体26个,山体面积12413.6公顷;

城镇区域分布山体22个,山体面积4685.5公顷;

河流两岸分布山体26个,山体面积44835.9公顷;

湖库周边分布山体63个,山体面积49057.1公顷;

其它区域分布山体66个,山体面积9743.7公顷。

三、山体资源特点

以林地资源为主体

山体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市山体面积中,林地面积为115667.5公顷,占山体总面积的比例达到95.8%。其它农用地、工矿用地、其它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占山体总面积的比例仅为4.2%。全市山体资源以林地为主导,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如何统筹好林业发展、生态建设与山体保护,是贯彻落实《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的关键,也是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创建国际化热带滨海精品旅游城市的重要环节。

生态区位重要

不仅是构成区域地形的重要骨架,更是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对控制地理格局、调节水系发育、孕育生物多样性、平衡水土流动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位于生态功能保护红线和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的山体面积比例就充分显示了本市山体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在全市山体面积中,位于生态功能保护红线范围的山体面积就达79504.7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5.9%,位于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的面积为74453.6公顷,占山体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1.7%。

受保护程度较高

在全市山体资源中,纳入生态功能保护红线范围的山体面积比例达到65.9%,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的面积比例达到61.7%,而用于工矿开发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仅为1.4%。而从山体植被类型数据分析,在全市山体面积中,保留自然植被的山体面积比例达51.6%。表明在三亚市域范围内,山体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不存在大规模开挖山体、破坏山体生态系统的现象。但在山体资源中,也存在小面积建设用地和高强度经营果园,在保留自然植被的山体中,遭受不同程度干扰和破坏的次生植被比重较大,实施山体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十分重要。

、山体保护管理现状

(一)主要经验

1、规划先行,科技引领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

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并十分注重规划先行,先后在《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行动方案》、《三亚市岸线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中,对市域内的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了专题规划。并结合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在抱坡岭实施了山体生态修复试点,通过规划实施和建设试点,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市山体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2、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进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

三亚市政府在总结抱坡岭山体生态修复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三亚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对全市55个废弃矿山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生态修复工作,截止2017年7月,位于三亚市绕城高速公路、海南东环铁路、迎宾路等交通沿线8个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已初步完成,绿化面积24.31万平方米。同时,开始在重要水源地、景区和交通干道沿线实施退果还林工程,并立足实践,探索出了多种果园还林生态修复模式,并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以废弃矿山(含建设用地)生态修复、退果还林为主体的山体生态修复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3、制定条例,依法依规保障山体生态保护与修复

三亚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开始研究制定《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 2016年9月28日获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山体保护地方性法规,为科学规范地保护利用山体资源提供了法律支撑。同时,结合城市“双修”工作的推进,三亚市人民政府以及市规划局、住建局、交通局、林业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逐步形成了依法依规开展市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长效机制,整体提升了三亚市的城市管理和生态治理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社会发展对山体资源所形成的供需矛盾较突出

三亚山体资源多,分布范围广,占市域国土面积的62.9%。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山体的开发利用,一是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三亚市打造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推进,要加强城市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和接待质量,都必须开展一系列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项目建设,同时工程建设需要的大量砂、石原料,都离不开山体的开发用。二是部分山区居民主要生活方式还是“靠山吃山”,三亚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芒果、龙眼、槟榔等经济林木的培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山区居民生产生活离不开山体经营利用的需要

2、山体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因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拆迁补偿难度大等条件限制,城镇建设向山要地、山区农耕向山要田的思维仍然存在,全社会的山体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调查发现,仍有个别陡坡开垦、违规开发建设的现象,山体范围内25度坡以上区域仍存在农田、耕地、工矿和其它建设用地等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及时深入调查,遏止毁山开垦、违规建设的苗头,有条件地逐步清退不合理的耕地、建设用地,实施生态修复,造林复绿。

3、山体保护与修复技术薄弱

虽然三亚市在山体修复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也探索出了台阶法覆绿、局部挂网喷播覆绿、V型槽覆绿等一系列生态复绿技术,但山体保护修复技术仍然薄弱,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修复山体与原有山体没有真正融为一体,遭遇暴雨等极端条件时,存在发生垮塌的风险;客土恢复的植被无法有效获取天然地下水,后期管护难度大,遭遇长时间干旱天气时植物不易成活;V型槽等人工设施老化后易导致修复的山体结构不稳定;大规模工程施工容易对施工区域周边植被造成再次破坏等等。

4、山体保护与修复权责不清晰

目前,三亚市山体保护涉及林业、发展与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水务、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综合行政执法、公安等多个部门,职能上重叠、交叉,管理权限和职责不够清晰,要真正实现对山体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必须理顺组织机构和制度等方面的关系,并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改革要求,统一山水林田湖草的管理,成立综合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统一山体保护与利用的管理,并将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为依据,以促进山体生态系统平衡为基本遵循,以实现山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融为目标,划定山地保护范围,落实山体管控措施,明确山体利用方向,并通过严格保护和精准修复,提升山体及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增强山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打造三亚绿水青山,为建设三亚国际滨海精品旅游城市服务。

二、规划理念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并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最突出优势。

  (二)尊重自然的理念

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美丽山川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需的生态环境。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好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

   (三)生态价值的理念

山体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山体自然生态就是增值山体自然价值和积累山体自然资本的过程,生活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人们,应该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山体自然生态的价值,自愿为享受和消费山体自然生态资源做出补偿,并让为山体保护付出劳动的人们得到应有回报。

   (四)空间均衡的理念

准确把握区域现实或潜在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在科学引导区域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实施山体分类差异化的保护和管控,以满足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正常要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五)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将山体和其它各生态要素看成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予以统筹考虑,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循环能力,维护区域整体生态平衡。

(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山地资源利用上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山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通过利用达到现阶段发展经济目的同时,又要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保护好山地资源与自然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三、规划原则

   (一)科学保护原则

强调山体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稳定以及山体生态系统对区域景观系统的贡献和影响,对山体及山体中的所有资源通过划定保护范围,实施科学保护,注重保护技术和手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合理利用原则

依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遵循《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切实做好山体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划,并在规划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山体资源。

   (三)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在注重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处理好山体保护与土地保护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生态功能保护红线等规划的关系,并致力提升山体保护边界的识别度和管控措施的可操作性。

   (四)公众参与原则

山体保护必须尽量避免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造成影响,并致力依托山体保护,为当地群众提供珍贵的生态产品,以争取全社会对实施山体保护的支持理解和参与。

四、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7《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

8、《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9、《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二)政策文件

1、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4、《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5、《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

6、《中共三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7、《中共三亚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三)相关规划

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3、《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年);

4、《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

5、《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三亚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1-2020年)》;

7、《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

8、《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

五、规划范围和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三亚市行政所辖区域,包括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和育才生态区,共计49个社区, 92个村, 491个自然村,陆域总面积1919.58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

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期限为8年,即2018-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目标年为2025年。分前后两期,其中:

前期为3年(2018-2020年);

后期为5年(2021-2025年)。

六、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山体环境及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山体构架及其格局渐趋稳定,以山体为骨架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日益优化,地形地貌总体保持完整;区域自然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资源环境容量与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增强,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功能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植被结构进一步优化,植物群落顺向演替,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山体特色景观质量进一步提高,构建起以山体为骨架、融合“山-水-林-田-湖(库)”的三亚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安全,优化人居环境,为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提供生态支撑。

(二)具体目标值

根据山体保护的总体目标,规划全市山体保护的主要具体目标为:

1、山体地形完整度保持在98%以上

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内地形完整度达到100%

2、山体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

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内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

        3、山体废弃工矿用地生态修复率98%以上

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内废弃工矿用地生态修复率达到100%

4、山体宜林地森林生态修复率98%

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内宜林地森林生态修复率达到100%

5、山体低质低效林生态修复率达到85%以上

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内低质低效林生态修复率达到90%以上

6、山体特色景观保护率100%

7、山体资源动态监测率100%

8、山体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100%。

七、主要建设任务

1、落实分级管理山体203个,面积120735.8公顷

2、规划重点保护名录山体76个,山体面积93466.9公顷。其中:

   一级保护名录山体18个,山体面积37639.3公顷;

   二级保护名录山体58个,山体面积55827.6公顷

3、划定重点保护名录山体保护面积70890.5公顷。

4、实施山体废弃工矿用地生态修复17处,修复面积10.9公顷

5、实施果园生态修复540.0公顷

6、实施重点山体森林生态系统修复1700.0公顷

7、实施山体景观修复优化1800.0公顷

8、对全市山体实施动态监测

9、深入开展山体保护与生态修复宣传。


第五章   规划布局

根据不同区域山体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分异规律以及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山体资源的依赖和需求,结合三亚市“山-海”呼应、“山-城”相融的地理空间特征,参照市域不同区域山体及其资源分布状况,将全市山体按照区位类型划分为:城镇山体、滨海山体、湖库山体、河流山体以及其它山体,并对各区位类型山体的保护利用方向和保护管理措施进行规划,以实现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和差异化保护管理。

一、城镇山体

   (一)区域范围

城镇山体主要包括三亚城市建成区内以及临近周边的山体,涉及天涯、吉阳、崖州3个区,共计22个山体,山体总面积4685.5公顷。

   (二)保护利用方向

以城镇山体为依托,结合城镇绿地规划,建成“山-城”相融,集城镇生态屏障、居民生态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自然山体景观,致力提供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优质生态产品。

   (三)保护管理思路

1、切实强化山体周边区域空间管控,保护山体与山体、山体与房屋山体与道路、山体与海岸之间良好的视线通廊,突出山体自然轮廓线,保障和优化城市自然景观风貌

2、以山体为依托,结合相关规划,加强城市森林公园、城郊森林公园等对市民开放的公园建设,让市民和游客能自由贴近、体验山体和森林,亲身感知自然生态,提高幸福指数。

3、因地制宜,优选三亚和海南的珍稀、名贵、乡土观赏树种,稳步推进山体生态修复,优化、美化山体景观,构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域特色山地森林景观。

4、统筹安排,逐步推动周边重点保护山体以“退果还林”为主题的果园生态修复,以消除由果园高强度集约经营形成的“帽子山”自然山体景观。

5、综合治理,加强城市周边山体范围内的违法违规建筑综合整治,依法依规地开展清退和拆迁工作,修复山体生态,修补城市形态,巩固和完善“城市双修”成果。

二、滨海山体

   (一)区域范围

滨海山体范围为山脚线距海岸线200米以内的第一层山体,涉及天涯、吉阳、崖州、海棠4个区,26个山体,山体总面积12413.6公顷。

   (二)保护利用方向

依托滨海山体,结合《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年)》,通过山体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起“山-海”相映的滨海完整自然山体景观,为三亚打造国际化热带滨海精品旅游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三)保护管理思路

1、强化山体保护,严格控制在滨海山体范围内从事开山采石、取土、采矿等破坏山体自然景观的一切经营活动。

2、严格保护滨海山体生态景观,尤其是天然林保护,推动滨海山体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

3、依据相关规划,逐步推进滨海山体的景观修复提质,提升景观质量,为滨海生态旅游提供支持。

三、湖库山体

   (一)区域范围

湖库山体范围为境内大、中型水库周边第一层山体,涉及全市4个区,共计63个山体,山体面积49057.1公顷。

   (二)保护利用方向

以湖库周边山体为依托,通过山体保护与生态修复,构建起“山-湖”一体,以完整自然山体景观为主体的湖库生态安全屏障,以确保三亚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三)保护管理思路

1、加强项目准入管控,严禁在湖库周边山体区域从事开山采石、采矿等破坏山体景观的一切活动。

2、严禁在湖库周边200米以内山体区域建设高强度经营的果园或农业开发区,并以退果还林的方式加速原有果园生态修复。

3、加强湖库周边森林资源保护,尤其是天然林保护,严格管控新增建设项目。

4、科学制定森林经营措施,重点关注林木采伐、更新等商品林经营活动,降低水土流失等负面环境影响,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用水湖库的生态安全。

四、河流山体

   (一)区域范围

河流山体主要包括境内三亚河、宁远河、藤桥河等主要河流两岸第一层山体,涉及全市4个区,共计26个山体,山体面积44835.9公顷。

   (二)保护利用方向

以河流两岸山体为依托,统筹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起“山-河”相依,以两岸自然山体为主题的景观体系,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为保障市域水环境安全提供支撑。

   (三)保护管理思路

1、严格控制准入项目和经营性开发项目比例,强化山体保护,促进山体生态修复。

2、严禁在河岸200米以内山体区域建设高强度经营的果园或农业开发区,并以退果还林的方式加速原有果园生态修复。

3、加强山体宜林地造林和疏残林分、受灾林分的更新修复,提高森林植物群落覆盖度和自然度。

4、加快山体范围内废弃矿山(地)的生态复绿进程,修复山体森林生态系统和山地自然景观。

五、其它山体

   (一)区域范围

其它山体为不在上述山体区域内的山体,涉及全市4个区,共计66个山体,山体面积9743.7公顷。

   (二)保护利用方向

控制准入项目,强化山体保护,促进山体生态修复,构建区域山体生态屏障,保障生态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三)保护管理思路

1、合理控制准入项目,控制经营性开发项目比例,控制建筑数量、密度和高度,以保持山体生态景观的相对完整。

2、促进林中空地、人工林地、疏残林地、低效天然林和受灾害森林更新修复,提高森林植被覆盖度。

3、对山体范围内的废弃矿山(地)实施生态复绿工程,修复山体森林生态系统和山地自然景观。


第六章   山体保护规划

一、山体保护等级划分

(一)划分标准

按照《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根据山体自然地形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景观原生独特性等现状,将全市山体划分为重点保护山体和一般保护山体,为便于分级保护管理,将重点保护山体划分为一级名录山体和二级名录山体,具体标准如下:

1、一级名录山体

山体自然地形和生态系统完整、景观原生独特,森林植被基本为纯天然起源区域天然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二级名录山体

山体自然地形和生态系统基本完整(破损面积比例低于10%),景观自然和谐,天然起源森林植被优势明显天然植被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二)划定结果

依据上述标准,全市共划定重点保护山体76个,山体面积93466.9公顷,占全市山体总面积的77.4%,占三亚市国土面积的48.7%;一般保护山体127个,山体面积27268.9公顷,占山体面积22.6%,占三亚市国土面积的14.2%

重点保护山体中,划定一级名录山体18个,山体面积37639.3公顷,占重点保护山体面积的40.3%,占国土面积的19.6%;二级名录山体58个,山体面积55827.6公顷,占重点保护山体面积的59.7%,占国土面积的29.1%

1、各区位类型重点保护山体规模

   1)城镇山体

城镇区域山体划定重点保护山体8个,山体面积4193.4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2个,山体面积1131.5公顷;二级名录山体6个,山体面积3061.9公顷。

   2)滨海山体

滨海区域山体划定重点保护山体23个,山体面积12332.8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7个,山体面积4619.5公顷;二级名录山体16个,山体面积7713.3公顷。

   3)湖库山体

湖库周边山体划定重点保护山体31个,山体面积42452.7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5个,山体面积9198.3公顷;二级名录山体26个,山体面积33254.4公顷。

   4)河流山体

河流两岸山体划定重点保护山体8个,山体面积31846.2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3个,山体面积21643.8公顷;二级名录山体5个,山体面积10202.4公顷。

   5)其它山体

其它区域山体划定重点保护山体6个,山体面积2641.8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1个,山体面积1131.5公顷;二级名录山体5个,山体面积1595.6公顷。详见表6-1。

6-1             各区域类型重点保护山体规模统计表      单位:个、公顷

山体

区位类型

合 计

一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个数

山体面积

个数

山体面积

个数

山体面积

合 计

76

93466.9

18

37639.3

58

55827.6

城镇山体

8

4193.4

2

1131.5

6

3061.9

滨海山体

23

12332.8

7

4619.5

16

7713.3

湖库山体

31

42452.7

5

9198.3

26

33254.4

河流山体

8

31846.2

3

21643.8

5

10202.4

其它山体

6

2641.8

1

1046.2

5

1595.6

2、各行政区域重点保护山体规模

   1)海棠区管理山体

海棠区划定完整重点保护山体7个,山体面积988.1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1个,山体面积266.4公顷;二级名录山体6个,山体面积721.7公顷。

   2)吉阳区管理山体

吉阳区划定完整重点保护山体21个,山体面积14334.8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9个,山体面积7009.2公顷;二级名录山体12个,山体面积7325.6公顷。

   3)天涯区管理山体

天涯区划定完整重点保护山体15个,山体面积17937.2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3个,山体面积6162.5公顷;二级名录山体12个,山体面积11774.7公顷。

   4)崖州区管理山体

崖州区划定完整重点保护山体11个,山体面积7669.5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11个,山体面积7669.5公顷。

   5)育才生态区管理山体

育才生态区划定完整重点保护山体7个,山体面积4486.8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1个,山体面积413.2公顷;二级名录山体6个,山体面积4073.6公顷。

   6)吉阳海棠共管山体

吉阳区和海棠区交界区域划定重点保护山体3个,山体面积10878.9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2个,山体面积6698.4公顷;二级名录山体1个,山体面积4180.5公顷。

   7)吉阳天涯共管山体

吉阳区和天涯区交界区域划定重点保护山体4个,山体面积7238.9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1个,山体面积5007.1公顷;二级名录山体3个,山体面积2231.8公顷。

   8)天涯崖州共管山体

天涯区和崖州区交界区域划定重点保护山体2个,山体面积708.5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2个,山体面积708.5公顷。

   9)天涯育才共管山体

天涯区和育才生态区交界区域划定重点保护山体3个,山体面积22172.9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1个,山体面积12082.5公顷;二级名录山体2个,山体面积10090.4公顷。

   10)崖州育才共管山体

崖州区和育才生态区交界区域划定重点保护山体2个,山体面积4494.2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2个,山体面积4494.2公顷。

   11)天涯崖州育才共管山体

天涯区崖州区和育才生态区交界区域划定重点保护山体1个,山体面积2557.1公顷,属二级名录山体。详见表6-2。

6-2             各管理单位重点保护山体规模统计表      单位:个、公顷

管理单位

合  计

一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个数

山体面积

个数

山体面积

个数

山体面积

总  计

76

93466.9

18

37639.3

58

55827.6

海棠区

7

988.1

1

266.4

6

721.7

吉阳区

21

14334.8

9

7009.2

12

7325.6

天涯区

15

17937.2

3

6162.5

12

11774.7

崖州区

11

7669.5

11

7669.5

育才生态区

7

4486.8

1

413.2

6

4073.6

吉阳、海棠

3

10878.9

2

6698.4

1

4180.5

吉阳、天涯

4

7238.9

1

5007.1

3

2231.8

天涯、崖州

2

708.5

2

708.5

天涯、育才

3

22172.9

1

12082.5

2

10090.4

崖州、育才

2

4494.2

2

4494.2

天涯、崖州、育才

1

2557.1

1

2557.1

二、重点保护山体保护范围划分

(一)区划对象

根据《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本次规划仅对重点保护山体划定保护范围,并对保护范围内的山体资源实施重点保护,一般保护山体不划定保护范围。

(二)区划原则

1、保护优先

山体是三亚市的重要水源地,是三亚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景观来源,也是三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实施山体保护十分必要。山体保护包括对地形地貌、植被和景观资源等相关山体资源的保护等,是开展一系列山体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

2、因地制宜

三亚市山体面积大、分布广、占国土面积比例高,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山体的开发利用。山体保护必须结合三亚实际,因地制宜;划定三亚市山体保护范围应切实可行,符合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规划衔接

为保证山体保护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山体保护范围区划必须与生态红线、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相关规划衔接,特别是与三亚市“多规合一”的衔接,以确保山体保护符合三亚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三)区划技术要点

按照《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划定为主峰至25度坡起点所在等高线向下延伸80米至90米的山体区域。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划定为主峰至25度坡起点所在等高线向下延伸30米的山体区域。

同时,以最大限度纳入25°以上坡面为原则,确保相对高差20米以上,结合山体自然地形、生态系统和原生景观保护的需要,规划重点保护山体的保护范围。

(四)保护范围区划

在全市76个重点保护山体中,区划保护面积70890.5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9%,占重点保护山体面积的75.9%。其中:

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1226.1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3%,占一级名录山体面积的83.0%;

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9664.4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6%,占二级名录山体面积的71.1%。

1、各区位类型重点保护山体保护规模

   1)城镇山体

城镇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2847.0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805.2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2041.8公顷。

   2)滨海山体

滨海沿岸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10879.5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4065.2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6814.3公顷。

   3)湖库山体

湖库周边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29562.6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7625.7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21936.9公顷。

   4)河流山体

河流两岸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26101.2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18094.4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8006.8公顷。

   5)其它山体

其它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1500.2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635.6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864.6公顷。详见表6-3。

6-3          各区位类型重点保护山体保护面积统计表     单位:个、公顷、%

山体

区位类型

合 计

一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山体

面积

保护

面积

比例

山体

面积

保护

面积

比例

山体

面积

保护

面积

比例

合 计

93466.9

70890.5

75.9

37639.3

31226.1

83.0

55827.6

39664.4

71.1

城镇山体

4193.4

2847.0

67.9

1131.5

  805.2

71.2

3061.9

2041.8

66.7

滨海山体

12332.8

10879.5

88.2

4619.5

4065.2

88.0

7713.3

6814.3

88.3

湖库山体

42452.7

29562.6

69.6

9198.3

7625.7

82.9

33254.4

21936.9

65.9

河流山体

31846.2

26101.2

82.0

21643.8

18094.4

83.6

10202.4

8006.8

78.5

其它山体

2641.8

1500.2

56.8

1046.2

  635.6

60.8

1595.6

  864.6

54.2

2、各行政区域重点保护山体保护规模

   1)海棠区管理山体

海棠区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638.4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137.4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501.0公顷。

   2)海棠区管理山体

吉阳区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10882.2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7009.2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4930.6公顷。

   3)天涯区管理山体

天涯区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14073.6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5181.7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8891.9公顷。

   4)崖州区管理山体

崖州区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4602.2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4602.2公顷。

   5)育才生态区管理山体

育才生态区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3786.0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41.2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444.8公顷。

   6)吉阳海棠共管山体

吉阳区与海棠区交界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9642.6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5683.1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959.5公顷。

   7)吉阳天涯共管山体

吉阳区与天涯区交界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6133.1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4993.8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1139.3公顷。

   8)天涯崖州共管山体

天涯区与崖州区交界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312.6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12.6公顷。

   9)天涯育才共管山体

天涯区与育才生态区交界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15631.6公顷,其中一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8937.3公顷,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6694.3公顷。

   10)崖州育才共管山体

崖州区与育才生态区交界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3360.3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3360.3公顷。

   11)天涯崖州育才共管山体

天涯区、崖州与育才生态区交界区域重点保护山体区划保护面积1827.9公顷,其中二级名录山体保护面积1827.9公顷。详见表6-4.

6-4           各行政区域重点保护山体保护面积统计表   单位:个、公顷、%

管理单位

合  计

一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山体面积

保护面积

比例

山体面积

保护面积

比例

山体面积

保护面积

比例

总  计

93466.9

70890.5

75.9

37639.3

31226.1

83.0

55827.6

39664.4

71.1

海棠区

  988.1

  638.4

64.6

  266.4

  137.4

51.6

  721.7

  501.0

69.4

吉阳区

14334.8

10882.2

75.9

 7009.2

 5951.6

84.9

 7325.6

 4930.6

67.3

天涯区

17937.2

14073.6

78.5

 6162.5

 5181.7

84.1

11774.7

 8891.9

75.5

崖州区

 7669.5

 4602.2

60.0

 

 

 

 7669.5

 4602.2

60.0

育才生态区

 4486.8

 3786.0

84.4

  413.2

  341.2

82.6

 4073.6

 3444.8

84.6

吉阳、海棠

10878.9

 9642.6

88.6

 6698.4

 5683.1

84.8

 4180.5

 3959.5

94.7

吉阳、天涯

 7238.9

 6133.1

84.7

 5007.1

 4993.8

99.7

 2231.8

 1139.3

51.0

天涯、崖州

  708.5

  312.6

44.1

 

 

 

  708.5

  312.6

44.1

天涯、育才

22172.9

15631.6

70.5

12082.5

 8937.3

73.9

10090.4

 6694.3

66.3

崖州、育才

4494.2

3360.3

74.8

 

 

 

4494.2

3360.3

74.8

天涯崖州育才

2557.1

1827.9

71.5

 

 

 

2557.1

1827.9

71.5

、山体管控规划

(一)总体管控要求

以山体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特色景观为保护内容,切实加强山体保护,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用地,致力生态系统优化,加强开发利用准入管控,逐步推进山体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注重自然景观的视觉表现,弱化建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程度,确保山体完整、生态完好与景观和谐。

(二)各区位山体管控重点

根据山体保护布局,结合山体分布区位特点,规划各区域山体的管控重点如下:

1、城镇山体

城镇区域山体是重要的城市景观,也是城镇生态资源的物质承载基础,城市建筑与山体景观要“视觉和谐”。同时,要注重强化城区景观与山景的融合,在保护和促进山体生态修复的同时,注重周边建(构)筑物体型体量的控制。

结合城镇绿地规划,切实做好山体生态修复与城镇绿地景观建设的衔接,完善上山通道、凉亭、照明设施等服务配套,提高山体森林康养、森林游憩、郊野休闲等服务功能,增强市民共享山体资源的体验感和保护山体资源的参与度。

严格控制城镇建设征占用山体范围内的土地,确需征占用山体土地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办理土地征占用手续,并做好相应的山体保护管理措施。对临山地区建筑环境加以控制引导,改善景观风貌,维持“山、城”景观协调。

2、滨海山体

滨海山体是三亚市著名景点的主要分布区,是对外展示“美丽三亚”的重要窗口,其山体完整、生态稳定、景观良好是三亚市发展海洋体验项目的重要助力。在执行沿海基干林带、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等建设要求的同时,对滨海山体实行重点保护,山体临海面范围内实行严格保护,提高新增建设项目准入门槛,加强项目预审,非必要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不得在此范围内建设。

3、湖库山体

三亚市的湖库是全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保障三亚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加强湖库周边山体保护,对大隆、水源池——福万、赤田、半岭等主要饮用水源水库周边山体实行严格保护,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实施封禁管护,有条件地逐步清退修枝整形等经营强度大、农药和化肥使用频繁的果树林,培育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更优的生态防护林,确保用水安全。

市域范围内的非饮用水源湖库周边,结合本市旅游发展规划,在实施生态修复和林相改造过程中,适当考虑景观建设,培育树形优美、花叶果欣赏价值高的乡土特色树种,满足湖库周边生态旅游发展需求。

4、河流山体

按照《三亚市河道生态保护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河道沿岸组织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构建生态屏障”及“禁止砍伐河道两岸的天然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之规定,加强河流两岸生态屏障建设,禁止采伐河流两岸生态公益林,提高河流两岸山体森林的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完善河流山体区域内河流两岸建设规划,加强新增建筑管控,临水一线布置的新增主体建筑之间开敞面的宽度总和不得少于其规划用地临水一侧面宽的50%;水边建筑高度控制在垂直视角小于11度(即建筑高度为垂直边,建筑与水边距离为水平边,垂直边与水平边比值小于1/5),以达到“显山露水”的目的。

5、其它山体

参照国家和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管理、生态红线管控等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的土地规划用途。

依法依规、严格保护区域内一级、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内的山地面积,任何开发建设活动,需要符合国家及海南省、三亚市的相关规定,并提交三亚市人民政府审议批准。

(三)重点保护山体管控措施

对重点保护山体实施重点保护,以确保山体地形地貌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景观特色,禁止非公益性商业开发和污染破坏山体的活动,禁止开发项目包括:

1)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度假村、酒店、商品房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非公共事业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2)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旅游船舶停泊码头;

3)开山、开矿、采石、取土等破坏山体完整性和原貌景观的活动;

4)新建、改建、扩建公墓或在非指定区域内建造坟墓;

5)修建储存易爆、易燃以及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6)倾倒、填埋垃圾、渣土;

7)处置固体废物;

8)毁林开垦以及高强度经营的农、林业项目;

9)破坏天然、原生、生物多样性丰富或群落结构完整的森林植被的活动。

1、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管控

对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内的山体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特色景观实行严格保护,除了符合规划、确需建设的具有特殊用途和作用的项目建设外,禁止开展一切经营性开发建设活动。具有特殊用途和作用的设施项目包括:

1)军事设施;

2)文物保护设施;

3)生态环境监测设施;

4)重点市政基础设施;

5)山体保护工程设施;

6)山地灾害防控及消防设施;

7)生态文化宣教体验设施等。

2、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管控

对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内的山体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特色景观实行重点保护,在执行重点保护山体管控要求的基础上,除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可建项目外,还可有条件地开展公益类基础设施、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方面的开发建设活动:

1)自然保护区保护及科研监测设施;

2)符合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规划的旅游配套设施;

3)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水务工程设施;

4)林果采摘、花木种养等生态农、林旅游体验项目;

5)以健身、养生、康乐为主题的登山步道、观景亭等设施;

6)以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为主题的科普教育设施。

(四)、山体利用方向管控

山体利用方向管控是指依据《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成果,结合山体保护要求,对山体开发利用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要求在全面贯彻落实山体管控措施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行业规划进行土地开发利用。

1、山体范围土地利用方向管控

在全市山体范围内,规划农用地面积118520.5公顷,占山体总面积的98.2%;建设用地面积2122.4公顷,占1.7%;未利用地面积92.9公顷,占0.1%。

在农用地中,林地面积114204.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96.4%,占山体总面积的94.6%。在建设用地中,工矿用地面积223.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5%占山体总面积的0.2%详见表6-5。

6-5               各行政区域山体土地利用规划表          单位:公顷

管理单位

合 计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小计

林地

其它

农用地

小计

工矿用地

其它

建设用地

总  计

120735.8

118520.5

114204.1

4316.4

2122.4

223.5

1898.9

92.9

海棠区

3146.5

3096.1

2901.9

194.2

43.9

4.4

39.5

6.5

吉阳区

15013.1

14243.1

13667.6

575.5

724.4

9.5

714.9

45.6

天涯区

23359.8

22961.6

22224.5

737.1

386.9

48.7

338.2

11.3

崖州区

13540.7

13422.7

12887.7

535.0

113.4

10.0

103.4

4.6

育才生态区

9160.4

9097.6

8509.2

588.4

62.7

62.7

0.1

吉阳区海棠区

10878.9

10613.9

10427.4

186.5

241.4

241.4

23.6

吉阳区天涯区

7453.0

7357.4

7310.6

46.8

95.6

22.9

72.7

天涯区崖州区

2341.2

2120.6

2053.6

67.0

220.2

15.6

204.6

0.4

天涯区育才生态区

22634.8

22447.5

21617.2

830.3

187.2

112.4

74.8

0.1

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10650.3

10613.8

10105.6

508.2

35.9

35.9

0.6

天涯区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2557.1

2546.2

2498.8

47.4

10.8

10.8

0.1

2、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利用方向管控

在全市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内,规划农用地面积70308.0公顷,占重点山体保护范围总面积的99.2%;建设用地面积498.3公顷,占0.7%;未利用地面积84.2公顷,占0.1%。

在农用地中,林地面积69345.5公顷,占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农用地面积的98.6%,占重点山体保护范围总面积的97.8%。在建设用地中,工矿用地面积152.2公顷,占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建设用地面积的30.5%占重点山体保护范围总面积的0.2%详见表6-6。

6-6      各行政区域重点山体保护范围土地利用规划表      单位:公顷

管理单位

合计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小计

林业用地

其它

农用地

小计

工矿用地

其它

建设用地

合计

70890.5

70308.0

69345.5

962.5

498.3

152.2

346.1

84.2

海棠区

638.4

628.5

610.4

18.1

3.2

3.2

6.7

吉阳区

10882.2

10663.6

10305.2

358.4

173.5

9.5

164.0

45.1

天涯区

14073.6

13988.3

13936.1

52.2

80.8

25.7

55.1

4.5

崖州区

4602.2

4557.6

4531.2

26.4

40.3

10.0

30.3

4.3

育才生态区

3786.0

3778.9

3722.8

56.1

7.1

7.1

吉阳区海棠区

9642.6

9562.8

9396.4

166.4

56.4

56.4

23.4

吉阳区天涯区

6133.1

6103.3

6090.5

12.8

29.8

22.6

7.2

天涯区崖州区

312.6

311.8

310.7

1.1

0.6

0.6

0.2

天涯区育才生态区

15631.6

15539.2

15332.4

206.8

92.4

84.4

8.0

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3360.3

3352.8

3294.9

57.9

7.5

7.5

天涯区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1827.9

1821.2

1814.9

6.3

6.7

6.7

  


  山体生态修复规划

依据《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结合山体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规划实施山体果园退果还林、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重点保护山体森林生态修复、山体重点区域景观优化四项工程,对市域范围内实施保护的所有山体进行生态修复。

一、山体果园退果还林工程

   (一)山体果园现状

根据三亚市山体资源调查成果显示,全市山体范围内分布有芒果、龙眼、荔枝等果园面积13893.1公顷。其中芒果林面积13687.2公顷,占山体范围果园面积的98.5%;龙眼林面积201.2公顷,占1.4%;荔枝林面积4.7公顷,占0.1%。

全市山体果园中,分布在水库周边和主要道路可视区域范围内的果园面积为2457.6公顷,其中纳入重点名录山体保护范围的果园面积为1182.6公顷。这部分果园的高强度经营,将对市域水源地保护和区域景观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建设范围

充分发挥山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优化区域自然景观,强化水源地保护,根据《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为恢复重点保护山体的生态功能,优先对全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周边汇水区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区域重点保护山体的保护范围实施山体退果还林。

   (三)建设规模

规划在加强退果还林技术和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对分布在水库周边和主要道路可视区域且纳入重点名录山体保护范围的果园优先实施退果还林

本规划期内(2018-2025年)实施540.0公顷分前后两期完成。

期(2018-2020年)实施200.0公顷,主要分布在水源池水库和大隆水库周边的重点保护山体的第一重山脊以内。

期(2021-2025年)实施340.0公顷。主要分布在水库及环岛高速铁路、G98环岛高速、国道等交通要道两侧可视区域的山体保护范围内。

在本规划期实施成效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分布在水源保护地和景观视线范围内的其它山体果园实施退果还林。本规划期各年度建设规模详见表7-1。

7-1             山体果园退果还林规划建设规模一览表       单位:公顷

建设区位

建设期

合计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2025年

合  计

540

50

60

90

340

水库周边

234

50

60

90

34

交通干道沿线

306

306

   (四)建设要求

1、以修复山体森林植被为主体,以促进区域森林(植被)群落正向演替为目标,尽可能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山体果园生态修复。

2、坡度达到25度以上的果园,以自然修复为主,采取退果封育的方式,停止果园经营,禁止人为采摘、砍伐、锄草、耕作等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区域森林植被自然修复。

3、坡度在25度以下(不含25度)的果园,采用(林冠下)更新造林的方式进行修复,停止果园经营,尽量保留林地原有植被,以穴垦整地的方式,在原有果木林的行间,采用“品字形”株间设置的形式挖掘栽植穴,选取优良乡土乔木树种进行林冠下造林更新,并做好水土保持措施。

4、对果园内建造的管理用房、蓄水池、生产便道等进行拆除、回填,并尽可能恢复原有地貌形态。

7-2               山体退果还林修复模式表

修复模式

修复对象

修复措施

退果封育

坡度≥25度的果木林

    停止果园经营,禁止人为采摘、砍伐、锄草、耕作等生产经营活动

林冠下更新造林

坡度<25度的果木林

    保留原有果树;行间穴垦整地;选择降香黄檀、白木香、坡垒等乡土树种等进行植苗造林。

其它

管理用房、蓄水池、道路等

    拆除、回填,并尽可能恢复原有地貌形态。

二、废弃矿山生态复绿工程

  (一)矿山(点)生态现状

根据《三亚市山体修复项目废弃矿坑生态修复调查评估报告》和本次山体资源调查成果,全市山体范围内共有废弃矿坑51个,其中:废弃建筑用粘土矿7个,废弃花岗岩石料矿44个。三亚市人民政府已组织对其中的34个较大的废弃矿坑(点)进行了修复,剩下17个废弃矿山也于2016年进行了修复评估。

   (二)建设范围

规划对位于市域山体范围内的所有尚未实施修复的废弃矿坑(点)进行生态修复。

   (三)建设规模

依据《三亚市山体修复项目废弃矿坑生态修复调查评估报告》,对位于山体范围内的17个尚未进行修复的废弃矿坑进行覆绿修复。规划到2025年,完成17个废弃矿坑(点)覆绿,修复面积109634平方米。其中海棠区1个,修复面积6620平方米;吉阳区5个,修复面积54695平方米;天涯区11个,修复面积48319平方米。具体建设规模详见表7-3.

    7-3                山体废弃矿山复绿修复规模表     单位:个、平方米

区 域

修复面积

修复数量

合  计

垂直护坡覆绿

岩穴客土植绿

自然恢复

合  计

109634

30063

43001

36570

17

海棠区

6620

6620

1

吉阳区

54695

43001

11694

5

天涯区

48319

23443

24876

11

   (四)建设要求

1、尽可能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修复,尽量避免在修复过程中对修复区的生态造成再次破坏,对具备回填条件的矿坑(点),尽可能进行回填修复,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山体形态。

2、自然修复模式:对矿坑规模较小,景观影响不明显;位置较偏远,“景观敏感度”低;经多年自然恢复,裸露岩壁已经基本复绿,坑底已恢复了较为茂密的天然植被群落;同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低或者发生后的损失较低的废弃矿坑(点),采取自然修复的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具体措施如下:

实施封山育林,封闭矿坑区域,强化护林管护,使这些地区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防止火灾,利用林木、草本天然播种产生的自然更新能力,自然恢复林草植被,最终实现山体植被恢复目标。

3、乔灌藤垂直护坡覆绿模式:对部分矿坑废弃后已作为建设用地或林地重新利用,利用过程中已经逐步消除了山体地质灾害隐患,且坡面高度较低,坡度较缓,覆绿时间要求不急迫的矿坑。

1)在坑底进行点状客土培肥,种植速生高大乔木,如相思、榕树等,对坡壁起到遮挡作用。

2)矿坑坡面相对较缓时,直接在坡壁中下部平缓处配置营养土,种植攀缘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络石、辟荔及变种珍珠莲、爬藤榕等;坡面较陡时,配合挂网辅助藤本植物攀援。

3)为快速覆绿,精准修复,可在坡顶种植常春藤、五叶地锦等攀援植物,并引导其向坡下生长,以覆盖矿壁顶部的裸露坡面。

4)养护管理。植物苗木栽种后,在苗木种植后每天早晚浇水栽种的苗木成活,对死亡苗木适时补种;同时做到适时施肥、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

5)土壤处理方法。对施工区域表层土壤进行清理、土壤培肥,达到栽植灌木及藤本植物的土壤要求。种植前进行以控制土壤传播病菌、地下害虫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为主的杀菌灭虫处理。

4、岩穴客土植绿模式:适用于矿坑岩壁坡面垂直高度较高,应用植物生态修复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岩石裸露部分集中在上部,对景观影响较大;坡面存在多处平台阶地,已经生长了灌草类植物;坡面裂隙节理较多,中上部风化较强,下部有风化产物堆积,土壤发育;矿坑交通较为便利。具体措施如下:

7-4   山体废弃矿山复绿修复模式表

修复模式

修复对象

修复措施

自然修复

    矿坑规模较小,景观影响不明显;具备自然修复条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实施封山育林,封闭矿坑区域,强化护林管护,使这些地区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防止火灾,促进自然修复。

乔灌藤

垂直护坡覆绿

    矿坑废弃后已作为建设用地或林地重新利用,且坡面高度较低,坡度较缓,覆绿要求不急迫的矿坑。

    根据种植点(穴)点状客土陪肥,坑底种植相思、榕树,坑坡种植爬山虎、常春藤、爬藤榕等,配合挂网辅助植物攀援,加强管护。

岩穴客土植绿

矿坑岩壁坡面垂直高度较高,对景观影响较大,坡面存在多处平台阶地,坡面裂隙节理较多,中上部风化较强,下部有风化产物堆积,土壤发育,交通便利。

坡面清理,钻取种植穴,填充营养土,爬山虎、常春藤或小叶榕;坑底种植木麻黄、榕树、相思等速生高大乔木,加强管护。

1)作业面清理:对坡面松动岩石进行清理、破碎,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2)栽植孔构建:在裸露岩石坡面均匀钻取栽植孔,钻好栽植孔后,将土壤、泥炭土、草纤维、有机肥、无机肥、保水剂等混合成营养土,填入栽植孔内。

3)栽植:种植抗逆性较强,覆绿效果较好的爬山虎、常春藤或小叶榕;在坑底种植木麻黄、榕树、相思等速生高大乔木,对岩壁起到遮挡效果;在坡脚和坡顶种植爬山虎、常春藤等藤本植物,坡脚攀援覆盖,坡顶垂挂覆盖。

4)养护:在苗木种植后每天早晚浇水栽种的苗木成活,对死亡苗木适时补种;及时施肥、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

三、重点保护山体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一)重点保护山体森林生态系统状况

重点保护山体森林植被多以次生林为主体,且多为常绿阔叶混交林,受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影响,修建房屋、采土取石、修建道路、非法采伐、毁林开垦等干扰活动频繁,部分山体原生植被受到破坏,建筑物、采伐迹地、道路、农田、园地、人工林地等异质斑块增多,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二)建设范围

规划期内,主要对重点保护山体范围内的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中空地)、低效人工林地(桉树、相思、木麻黄人工纯林)、其它低效林地实施森林植被修复。

   (三)建设规模

规划期内,实施森林植被修复1650.0公顷,其中:无林地人工造林330公顷,低效人工林地人工促进更新520.0公顷,其它低效林地自然修复800.0公顷。各区建设规模详见表7-5

7-5        重点保护山体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规模表     单位:公顷

区 域

修复规模

合  计

人工造林

人工促进更新

自然修复

合  计

1650

330

520

800

海棠区

185

10

170

5

吉阳区

365

80

185

100

天涯区

1035

200

155

680

崖州区

65

40

10

15

   (四)建设要点

1、人工造林。以恢复山体生态功能为目的,对重点保护山体内林中空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根据山体实际情况,采取人工造林或补植套种的方式,进行森林植被恢复。

25度坡以上的区域,采取穴垦整地的方式,定点挖穴、定点栽植、定点抚育,在保证适宜栽植空间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开挖面积,最大限度保留林地原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在25度坡以下有条件的区域,采取水平带状整地植苗的方式,尽量保留带间植被。造林树种可选择降香黄檀、白木香、坡垒等,以加快森林植被恢复,恢复生态效能。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重点保护山体内郁闭度0.5以下的桉树、相思、木麻黄等人工纯林,采取择伐或局部小面积皆伐的方式,伐除灾害木、枯死木、濒死木或长势较差的林木,再选取优良乡土树种,进行局部整地造林,并尽可能保留林下的天然幼树和灌木,以逐步将人工纯林更替为近自然人工林或天然林。

3、自然修复。对郁闭度小于0.5,乔木树种分布不均且长势较差,但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天然阔叶林,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进行修复,禁止除必要的育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促进森林群落顺向演替。

封育类型:乔木型、乔灌型(局部)

封育方式:全封、半封或轮封

封育年限:2-3年

7-6  重点保护山体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模式表

修复模式

修复对象

修复措施

人工造林

    重点保护山体范围内的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林中空地。

    采用穴状或带状整地,尽可能减少开挖地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利用降香黄檀、白木香、坡垒等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植苗造林。加强幼林管护。

人工促进

天然更新

    重点保护山体内郁闭度0.5以下的桉树、相思、木麻黄等低质低效人工纯林。

    以择伐或局部小面积皆伐的方式,伐除灾害木、枯死木、濒死木或长势较差的林木,再选取优良乡土树种,进行局部整地造林。加强幼林管护。

自然修复

    郁闭度小于0.5,乔木树种分布不均且长势较差,但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天然阔叶林。

    封育类型:乔木型、乔灌型(局部);

封育方式:全封、半封或轮封;封育年限:2-3年,加强护林巡逻,完善封育管理。

四、山体景观优化工程

   (一)建设范围

山体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主要公路和高速铁路沿线两侧。

    (二)建设规模

规划期内,重点完成山体景观优化1120.0公顷。其中,风景名胜区景观优化800.0公顷,道路两侧景观优化320.0公顷。详见表7-7.

   (三)建设要点

1、以景观改造和修复提质相结合,开展山体景观优化建设。主要对象是风景名胜区内和主要道路,高速铁路沿线的山体。

2、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山体景观优化。对沿线两侧山体可视区域的桉树、相思、木麻黄等人工纯林进行景观提质改造,利用林中空地或伐除部分长势较差的林木,选取凤凰木、木棉、菩提树、槟榔等优良乡土绿化树种,采取林间补植套种的方法进行优化改造。

对部分保留的芒果、龙眼等果园,可依据地形或经营条件划分经营斑块,在各经营斑块间或四周设置乔灌草相结合的景观林带,以丰富果园的景观层次,打造花园式果园风光。

3、风景名胜区山体景观优化。对风景名胜区内山体区域范围的人工纯林,利用林间空隙地或适当伐除部分长势差的林木,实施补植套种景观树种,增加林内观花、观果、观叶树种,营造多彩多姿多样化的风景林。

7-7           山体景观优化工程规模一览表          单位:公顷

年 度

建设规模

合  计

风景名胜区景观优化

道路两侧景观优化

合  计

1120

800

320

海棠区

240

150

90

吉阳区

260

200

60

天涯区

390

320

70

崖州区

180

130

50

育才生态区

50

50



  山体保护能力建设规划

一、山体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亚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在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原有生态格局正逐步受到破坏,原生性森林植被逐渐减少,人工果木林逐步拓展;山体功能定位不明晰,山体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山体开挖与沿山脚蚕食山体、无序开发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沿山高层建筑群增多,山-城-海景观通道受阻等问题日益突出,也映射出山体保护管理能力的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亚市对山体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多停留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层面,如何针对山体实施保护和管理,尚处在探索阶段。 2016年12月颁布实施了《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但如何将条例落到实处,谁来实施、如何实施、在哪实施、实施尺度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二)权利和职责不清晰

在山体附属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国土、环保、林业、住建等部门均有涉及,各部门分别依据各自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相应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管理,但在山体本体保护管理方面却责任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存在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现象。

   (三)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对城市山体的保护管理目前主要还处在绿地规划建设的层面,如何将山体保护管理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建设的层面,有序地开展调查监测、规划设计和系统的保护管理,尚有待进一步落实。目前,针对山体保护国家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加之三亚市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设备设施落后,技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

   (四)资金投入政策有待完善

近年来,三亚市政府虽然在山体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就山体保护管理而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方向不明确,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山体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山体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一)山体保护法律制度建设

1、建设目标

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推进山体保护管理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三亚市实际的山体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使山体保护管理早日步入法制化轨道。

2、建设要点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结合山体资源调查成果,对《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进行修订,为三亚市山体保护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2)依据《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结合即将出台的《三亚市山体保护规划》,制定和完善三亚市山体保护和开发利用政策制度,为山体保护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3)落实三亚市山体保护管理责任制,把山体保护管理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定期进行评估考核,以确保山体保护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4)完善三亚市山体保护执法监督体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推行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和个案检查相结合的检查监督模式,纠正问题与改进工作并重,提高检查监督效果。

3、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二)山体保护组织机构及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依据《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完善山体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山体保护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提升山体保护管理能力,为山体保护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2、建设要点

建立市、区、村三级“山长”管理体系,三亚市人民政府作为全市山体保护管理的责任主体,由市长担任“总山长”,对全市山体保护管理工作负总责,在市林业局设立市级山体保护管理办公室。各区人民政府作为本行政范围内山体保护的责任主体,由区长任“山长”,在区农林局设立办公室。各村由村长任“山长”,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管护人员对本村范围内的山体进行巡查管护。

建立以“山长”为责任主体、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山体保护管理领导小组,以协调处理山体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和重大事项。

建立山体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由市“总山长”主持,各级“山长”以及办公室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对本季度山体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建立山体保护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以山体本体及其附属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共享平台,各成员单位必须在山体保护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配备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定期更新和完善本单位涉及山体保护管理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探索推行山体使用许可制度,对一切涉及山体本体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都必须依据相应程序办理山体使用许可证,以进一步规范山体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3、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三)山体保护技术能力建设

1、建设目标

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构建以山体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为主题的技术支持体系,强化山体保护的技术能力,为山体保护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2、建设要点

组建三亚市山体保护管理专家咨询组,聘请2-4名地质、生态、城市规划、林业等方面的专家,定期对全市山体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进行技术咨询,为三亚市委市政府加强山体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聘请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单位,在开展山体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市山体资源监测体系,定期对市域山体资源状况进行监测,并建立起与《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相互衔接兼容的山体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市林科院等单位的合作,组织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山体灾害预防、山体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全面提升山体保护管理的科技水平。

强化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各级管护责任单位安排或引进1-2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辖区山体资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日常工作。加强山体管护人员培训,定期举办“山长”培训班、“管护人员”培训班,强化相关人员对山体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山体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

3、实施期限:2018-2025年。

   (四)山体保护资金支持

1、建设目标

合理运用市场机制,结合国家和海南省的相关金融政策以及相关的政策补偿补贴制度,构建合理有序的山体保护修复项目资金筹集与使用制度,为全市山体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支持。

2、建设要点

强化财政投入力度。山体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加大财政投入,以确保山体保护的各项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国家和海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及其它相关行业的补助补偿政策,制定三亚市山体资源保护管理补偿制度,对重点保护山体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实施生态补偿,以保障山体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对重点保护山体范围内已建的合法采石场、取土场等采取政府购买与补偿相结合的办法逐步予以转移。将重点保护山体范围内的果园、用材林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畴进行培育改造,实施生态补偿,停止商品性生产经营。

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模式。在加大宣传的同时,通过完善融资政策,以广泛吸引社会资源,通过捐赠、冠名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山体保护公益事业。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助网络平台,争取企业和国际组织援助资金投入,参与三亚山体保护工程建设。

3、实施期限:2018-2025年。   


第九章   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山体资源保护管理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市政、规划、国土等多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为全面、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域山体的基本信息及动态变化信息,依据山体资源调查成果,基于ARCGIS Server平台,利用Java语言和HTML5脚本,开发设计市域山体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实现山体资源信息数字化管理提供支持。

一、设计依据和原则

   (一)系统设计依据

 1.《系统开发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

 2.《软件需求说明书的书写规范文本》;

 3.《信息处理-流程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4.《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

 5.《软件工程术语》;

 6.《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

 7.《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

 8.三亚市山体资源调查成果资料。

   (二)系统设计原则

    1.标准化原则

收集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规定,建立和完善与系统建设相关的各类标准、规范和技术规定的关系。确保在数据建库、数据交换、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等环节,有序地建设和运行。

    2.安全性原则

在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安全规划,制定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建立规范的数据备份和备案机制,加强用户授权和数据安全,确保系统的安全与数据的保密。

    3.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开发软件(java与java script)、GIS平台(ArcGIS,ArcGIS Server),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平台,以及模块化的软硬件设计,保证系统建设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4.实用性原则

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以服务为本,与用户密切配合,深入交流,确保成果系统方便、实用。

    5.可扩展原则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开发技术,采用良好的模块化设计,规范数据接口,方便数据库扩充和应用,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二、系统设计

   (一)技术思路

收集三亚市山体资源数据、“多规合一”规划数据、地形图及卫星影像等基础数据,采用统一的数据规范,基于成熟、先进的空间数据引擎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型,高效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和多源、异质数据综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遵循软件工程管理思路,以山体保护管理为主导,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组件技术为基础,以UML为统一建模语言,开发建设可扩展、易维护的三亚市山体保护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

   (二)系统功能设计

    1.数据浏览

实现山体资源数据及地理信息窗口浏览,提供地图放大、缩小、漫游等功能。对于文件与图层的操作,可显示、隐藏、移除山体图层、浏览山体属性表,设置山体属性等功能。

    2.数据查询

根据山体保护管理需求,提供多种信息查询功能,具体包括:基础信息查询、山体定位查询、山体面积实时计算、条件查询、空间距离查询等。

    3.三维仿真

对全市范围山体形态进行仿真模拟,采用DEM数据作为高程数据,采用遥感影像数据和道路数据作为地表纹理数据,叠加行政界线数据、地名数据、山体本体数据、山体保护范围数据等各类基础数据,实现快速流畅地三维场景缩放、飞行、旋转、漫游、动态定位等功能,并在三维场景中快速查找区-行政村、山体、资源小班等所处的位置。

    4.系统管理

   1)系统日志管理

自动记录用户对于系统的各种关键操作及操作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操作用户名、操作行为和操作时间以及操作数据等各种信息。

   2)数据备份与恢复

为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用户可以定期对系统所有数据进行备份。同时,在数据破坏、丢失等情况下,可以利用数据恢复功能,对系统数据进行恢复。

   (三)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层:硬件层是整个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由服务器、计算机终端、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组成。

基础软件层:采用 ArcGIS作为地理信息系统运行及开发平台,客户端采用Microsoft Access(ESRI Personal Geodatabase)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端采用oracle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各应用系统所需的各类数据。在空间数据库引擎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对市域山体图形、图像和属性等海量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源和存储中心。

数据库主要包括图像(如照片、卫星影像、地形图等栅格数据)、图形(如山体本体、重点保护山体、山体资源图班等矢量数据)、属性和文件等内容。

应用服务层:为政府和各相应管理部门提各类数据管理和查询等应用服务。各应用系统采用组件式开发,并实现统一接口,在统一系统框架中运行,以保证系统的扩展性以及升级与维护的便利性。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一)估算范围

估算范围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包括营造林(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退果还生态林、山体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山体资源监测费、设备购置费、科研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招标管理费等方面的费用。

(二)估算依据

1、《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国家林业局2016年);

2、《基本建设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1号);

3、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5、三亚市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现行物价水平。

(三)相关说明

1、工程费用计算采用综合单价法。主要依据三亚市有关林业工程建设的相关经济指标,结合实地调查调研,进行综合单价测算,形成各项工程的综合投资单价;

2、建设管理费及其它服务费用执行市场调节价格,参考计费率如下:

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0%计算;

2)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1.6%计算;

3)招标代理费按工程费用的0.05%计算;

4)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2.4%计算。

3、其它费用标准

1)基本预备费按建设工程费用的3.0%计算;

2)涨价预备费按年通货膨胀率2.0%计算。

(四)估算结果

经估算,规划期限内三亚市山体保护管理需要投入资金40600.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6771.9万元,占90.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895.6万元,占总投资的4.7%;预备费用1933.4万元,占总投资的4.8%。详见9-1、表9-2。

三亚市山体保护建设投资估算以财政投入为主进行估算,社会投入资金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预测难度大且部分项目存在在建、续建等情况。因此,该估算指标仅供参考。


9-1  三亚市山体保护工程建设直接费用估算表

序号

工程项目

估算标准

建设规模

公顷、平方米)

投资金额

(万元)

备注

单价

单位

合计

近期

远期

合计

近期

远期

1

山体果园退果还林工程

375000

/公顷

540

200

340

20250.0

7500.0

12750.0

含未成林管护抚育

2

废弃矿山生态复绿工程

10

/平方米

877072

328902

548170

877.1

328.9

548.2

本规划只估算修复维护费用

3

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小 计

 

 

 

无林地人工造林

60000

/公顷

330

125

205

1980.0

750.0

1230.0

 

低效人工林地人工促进更新

18000

/公顷

520

195

325

936.0

351.0

585.0

 

其它低效林地自然修复

15000

/公顷

800

300

500

1200.0

450.0

750.0

 

4

山体景观优化工程

90000

/公顷

1120

420

700

10080.0

3780.0

6300.0

打造三亚特色森林景观精品

5

山体资源保护监测

15

/

965886.4

362207.4

603679

1448.8

543.3

905.5

山体资源管理数据库年度更新

总  计

36771.9

13703.2

23068.7


9-2  三亚市山体保护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估算表

项  目

金额(万元)

比例(%)

备注

工程建设直接费用

36771.9

90.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小计

1895.6

4.7

建设单位管理费

407.7

1.0

财建[2016]504号标准(1%)

工程监理费

591.7

1.5

发改价格[2007]670号标准(1.6%)

招标代理费

18.4

以市场调节价为主(0.05%)

勘察设计费

877.8

2.2

以市场调节价为主(2.4%)

预备费用

小计

1933.4

4.8

基本预备费

1160

2.9

按工程直接费和其他费的3%计

涨价预备费

773.4

1.9

按工程直接费和其他费的2%计

总  计

40600.9

100.0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分析

预计到规划期末,三亚山体森林面积将保持在115660.0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6.0%(含非林地森林)以上,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以上。通过项目实施,三亚市域范围内的山体本体内森林分布、树种配置、林种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的能力显著增强,为三亚市发展国际精品旅游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和特色景观基础。同时,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二)社会效益分析

山体资源是发展三亚山海旅游、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休闲等生态旅游产业的基础。发展旅游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周边山区农民就业、精准脱贫、增收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

依托山体大力推进的热带兰花、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建设的森林公园是市民开展山体共享体验、山体休憩的重要场所,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求。

此外,天涯海角、南山、鹿回头、亚龙湾森林公园等山体文化以及衍生的热带雨林文化、黎村苗寨文化和森林生态城市精神等生态文化的发展将会极大满足市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山体和森林文化历久而弥新,兼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品格与特征,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大力弘扬山体和森林文化,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可以收到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影响人的良好社会效果。

(三)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仅天涯海角、南山、亚龙湾森林公园(热带天堂)、蜈支洲岛、鹿回头5个景点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预计至规划期末,全市依托山体资源的旅游产值达800亿元以上。到2020年,企业规模化效益明显,生态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精深加工产品占主导地位,整体经济效益明显。到规划期末,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第十   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

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山体保护工作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市人民政府负责领导、统筹、组织、协调和督查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山体保护工作,要将山体保护纳入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考核监督机制,保障山体保护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各区人民政府要将山体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山体保护的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依法接受监督。

明确各单位任务。确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林场、农垦农场、部队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山体资源权属单位负责各自权属范围内的山体保护管理工作,明确权属范围内山体资源承包经营权人、使用权人的具体山体管护范围,告知其承担山体管护义务。市林业主管部门、区人民政府和育才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应建立山体资源权属管理协调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相关单位的协调会议,督促各单位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市和各区人民政府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山体及山体资源的日常管护与修复,加快建立与山体资源保护相关的财政管理制度,落实重点保护工程启动资金,设立山体损害预防和修复治理专项资金,提升山体保护和修复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山体开发利用损害处罚赔偿机制,确保专款专用。

拓宽资金引入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资金支持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和闲散资金投入山体保护公益性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媒介扩大山体保护宣传力度,未命名山体向社会开展征名活动。适当开放部分山体冠名权拍卖,吸引有实力企业参与竞争,将所得资金投入山体资源保护工作。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其良好社会形象,通过公益组织、团体设立山体保护基金,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捐赠方式参与山体资源保护。

三、加强区域合作

市域跨区合作。利用山体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平台,形成辖区间山体保护沟通对话机制。定期组织交流学习活动,交换山体保护经验,推广合理可行的山体保护措施,共享山体保护成果。

周边市县联动。三亚市人民政府可通过协调周边市县政府,建立市县山体保护沟通机制,推动政府间山体联合保护,做到无死角全覆盖管护。开展邻市县山体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共享交流活动并及时就共有(交界)山体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商讨。各辖区内全程监控山体资源利用开发活动,将环境影响控制在最低。

四、推进试点示范

推进重点山体保护示范点建设。以加强山体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山体资源,改善城乡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形象名片为目的,在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育才生态区5个市辖区试点建设10座区级重点山体保护示范点,每辖区建设2座。每个示范点均落实领导机构,投入建设资金,配备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对各示范点统一挂牌,完善奖惩机制,示范点建设成效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通过示范点建设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保护模式,逐步在全区、全市范围内推广施行。

加强示范宣传。示范点可建设成中小学山体保护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山体保护主题活动日宣传、普法教育和山体资源保护警示教育。建立山体保护新闻披露制度,加大山体生态资源信息公开力度,调动全市人民参与山体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格评估考核

强化考核机制。将山体保护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依据,建立离任评价机制。

建立山体保护诚信档案。单位和个人遵守山体保护法律法规、履行山体损害预防和修复治理义务的情况及时记入山体保护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开。单位或个人的山体保护诚信档案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财政支持、资金支持、招投标、评先评优、债券发行、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等行政管理的重要考量因素。


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名录

山体编号

山体名称

管理单位

最高海拔(m)

中心坐标

面积

保护类别

x(m)

y(m)

山体面积 (公顷)

保护面积(公顷)

1

西洲

吉阳区

106

359758

2011912

22.25

22.25

一级名录山体

2

东洲

吉阳区

111

361871

2011989

39.09

39.09

一级名录山体

3

竹秧口间岭

吉阳区

190

362424

2014029

196.96

196.96

一级名录山体

4

水尾岭

吉阳区

276

339284

2013670

294.62

273.29

一级名录山体

5

SY5

吉阳区

72

344426

2015447

10.32

9.63

二级名录山体

6

东岛

天涯区

62

332270

2015515

20.26

20.26

二级名录山体

7

兔尾岭

吉阳区

91

345092

2015108

68.52

68.52

二级名录山体

8

野猪岛

吉阳区

92

358376

2015523

54.70

54.70

一级名录山体

9

SY9

吉阳区

215

341654

2015512

115.06

115.06

二级名录山体

11

鹿回头

吉阳区

130

340850

2016792

88.59

88.59

二级名录山体

12

西岛

天涯区

124

327516

2017285

82.56

82.56

二级名录山体

13

六道岭

吉阳区

422

350496

2014700

3449.80

3096.02

一级名录山体

14

临春岭

吉阳区

196

343725

2020671

174.32

161.86

二级名录山体

15

后海山

海棠区

89

365817

2021740

50.78

50.78

二级名录山体

16

红霞岭

吉阳区海棠区

454

360373

2018724

4180.45

3959.42

二级名录山体

17

老詹岭

海棠区

63

362329

2022193

15.18

15.18

二级名录山体

18

大安岭

吉阳区

346

351611

2021001

694.46

463.24

二级名录山体

21

狗岭

吉阳区

394

345503

2020171

1418.77

962.52

二级名录山体

22

角岭

天涯区

118

325672

2024559

25.33

20.08

二级名录山体

24

SY24

崖州区

56

309909

2025092

11.31

11.31

二级名录山体

27

蜈支洲岛

海棠区

77

369058

2025869

74.28

74.28

二级名录山体

28

冬瓜岭

崖州区

200

310616

2025683

96.65

71.49

二级名录山体

30

南下岭

吉阳区

486

348523

2024931

1104.71

778.06

一级名录山体

34

塔岭

天涯区

289

314823

2025986

554.49

456.20

二级名录山体

37

海岭

天涯区崖州区

212

312210

2026079

245.33

103.63

二级名录山体

39

仙人足岭

崖州区

121

304370

2026885

61.17

38.19

二级名录山体

41

南山岭

崖州区

479

307155

2025475

1522.23

1369.29

二级名录山体

42

抱坡岭

吉阳区天涯区

218

341636

2027005

130.40

65.46

二级名录山体

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名录(续)

山体编号

山体名称

管理单位

最高海拔(m)

中心坐标

面积

保护类别

x(m)

y(m)

山体面积 (公顷)

保护面积(公顷)

43

马岭

天涯区

416

325012

2026287

562.06

382.64

一级名录山体

46

大岭

吉阳区海棠区

606

356819

2024409

3389.39

3059.18

一级名录山体

47

发财岭

天涯区

227

317871

2027455

241.12

112.70

二级名录山体

50

落笔洞

吉阳区

155

346453

2028400

26.79

26.79

一级名录山体

54

死马岭

吉阳区

233

350919

2027458

1134.73

647.92

二级名录山体

56

SY56

天涯区

91

322073

2029128

4.69

4.69

二级名录山体

60

乌石岭

天涯区

253

332361

2028014

1015.57

562.41

二级名录山体

61

SY61

天涯区

339

313410

2029075

230.98

69.30

二级名录山体

66

高岭

天涯区

400

327870

2028990

1046.24

635.76

一级名录山体

67

马鞍岭

天涯区崖州区

408

313435

2030796

463.21

208.97

二级名录山体

68

SY68

吉阳区

362

345487

2030861

811.18

640.57

二级名录山体

69

牛少坡

吉阳区天涯区

488

341006

2029947

1258.39

686.11

二级名录山体

70

石牛岭

吉阳区

418

348867

2030955

955.45

603.31

二级名录山体

71

和尚岭

天涯区

246

322428

2032686

3.48

3.48

二级名录山体

72

象母岭

天涯区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504

319152

2030294

2557.10

1827.74

二级名录山体

75

落牙岭

吉阳区

369

353371

2031086

1198.62

699.61

二级名录山体

77

SY77

吉阳区天涯区

412

341879

2031815

843.05

387.64

二级名录山体

81

SY81

育才生态区

343

318757

2033300

192.80

69.86

二级名录山体

90

长园岭

崖州区

190

286849

2034336

79.48

50.66

二级名录山体

94

福万岭

天涯区

576

337067

2032330

2474.71

1857.09

二级名录山体

96

SY96

天涯区

375

341765

2034531

362.35

171.99

二级名录山体

97

SY97

吉阳区

452

346787

2033877

655.59

468.91

二级名录山体

99

甘什岭

吉阳区海棠区

392

358889

2031726

3309.05

2623.89

一级名录山体

101

青峰岭

崖州区

319

288473

2034414

372.08

165.48

二级名录山体

104

SY104

吉阳区

662

351945

2034316

1820.23

1463.87

一级名录山体

121

喃头岭

海棠区

304

361268

2036481

394.06

285.36

二级名录山体

123

白石岭

海棠区

200

369786

2037821

112.67

40.71

二级名录山体

130

青岭

崖州区

402

289033

2036698

470.68

298.98

二级名录山体

三亚市重点保护山体名录(续)

山体编号

山体名称

管理单位

最高海拔(m)

中心坐标

面积

保护类别

x(m)

y(m)

山体面积 (公顷)

保护面积(公顷)

131

道宁岭

海棠区

190

369852

2039053

74.74

34.42

二级名录山体

136

SY136

崖州区

96

313299

2039873

10.08

10.08

二级名录山体

137

书风岭

海棠区

233

364305

2039410

266.39

137.43

一级名录山体

142

黄麖岭(大山)

天涯区育才生态区

793

327335

2035147

7196.86

4465.48

二级名录山体

143

SY143

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177

315336

2040220

154.55

154.55

二级名录山体

145

凤岭

崖州区

567

294037

2037865

2584.16

1650.62

二级名录山体

149

羊绵岭

崖州区

218

313341

2040773

81.84

40.90

二级名录山体

159

头潘岭

育才生态区

281

316932

2042161

429.20

302.21

二级名录山体

161

田仔岭

崖州区

512

301449

2040960

2379.82

895.37

二级名录山体

167

麻鼻巅

天涯区

994

336988

2040018

6759.17

5532.86

二级名录山体

171

阜枯岭

天涯区育才生态区

693

325504

2042632

2893.50

2228.65

二级名录山体

183

头马脱

育才生态区

305

317416

2047194

226.42

140.42

二级名录山体

187

阜充碧

育才生态区

251

318598

2048352

206.70

151.16

二级名录山体

192

SY192

育才生态区

362

322332

2047444

1994.23

1979.97

二级名录山体

194

罗蓬岭

吉阳区天涯区

759

342927

2042304

5007.09

4993.83

一级名录山体

195

尖岭

天涯区

1099

337553

2047678

4554.19

4163.30

一级名录山体

200

何丁岭

育才生态区

589

322815

2051563

413.20

341.20

一级名录山体

201

雅林岭

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905

313263

2047218

4339.60

3205.45

二级名录山体

202

SY202

育才生态区

547

311636

2051937

1024.28

801.07

二级名录山体

203

三石巅

天涯区育才生态区

807

331429

2053201

12082.51

8938.00

一级名录山体


    

    表1                            三亚市山体资源按植被类型统计表                     单位:公顷

山体

合计

合计

合计

自然植被

芒果

其他人工植被

无植被

120735.8

62361.65

16573.35

36727.05

5073.75

重点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93466.87

59128.04

8154.49

23145.32

3039.02

保护范围

70890.51

57419.84

1180.16

11067.9

1222.61

一级名录山体

一级名录山体

37639.27

28120.23

1297.47

7538.41

683.16

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1226.26

27542.56

151.44

3208.68

323.58

二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55827.6

31007.81

6857.02

15606.91

2355.86

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9664.25

29877.28

1028.72

7859.22

899.03

一般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27268.93

3233.61

8418.86

13581.73

2034.73


    表2                             三亚市山体资源按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

山体

合计

合计

小计

生态公益林

商品林

农用地

工矿用地

其它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120735.8

74453.57

41213.85

3303.46

310.62

1361.23

93.07

重点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93466.87

68057.44

22187.52

1877.48

295

960.87

88.56

保护范围

70890.51

63635.86

5889.38

794.29

225.8

261.08

84.1

一级名录山体

一级名录山体

37639.27

32115.85

4794.11

382.29

63.95

237.84

45.23

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1226.26

29987.48

870.46

215.89

61.06

46.63

44.74

二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55827.6

35941.59

17393.41

1495.19

231.05

723.03

43.33

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9664.25

33648.38

5018.92

578.4

164.74

214.45

39.36

一般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27268.93

6396.13

19026.33

1425.98

15.62

400.36

4.51


    表3                               三亚市山体资源按管理属性统计表             单位:公顷

山体

合计

合计

合计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文化遗产地

水源涵养地

其它

天然林地

120735.8

3309

6466.77

694.44

26.79

48558.02

61680.78

重点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93466.87

3309

6466.77

694.44

26.79

21289.09

61680.78

保护范围

70890.51

2624.14

5911.17

463.33

26.79

14722.78

47142.3

一级名录山体

一级名录山体

37639.27

3309

26.79

2499.78

31803.7

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1226.26

2624.14

26.79

1942.6

26632.73

二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55827.6

6466.77

694.44

18789.31

29877.08

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9664.25

5911.17

463.33

12780.18

20509.57

一般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27268.93

27268.93


    表4                               三亚市山体资源按管控措施统计表                单位:公顷

山体

合计

合计

合计

严格保护

重点保护

生态修复

一般保护

开发建设

120735.8

31027.39

38305.24

1366

48628.44

1408.73

重点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93466.87

31027.39

38305.24

1352.73

21788.76

992.75

保护范围

70890.51

31027.39

38305.24

1276.61

281.27

一级名录山体

一级名录山体

37639.27

31027.39

171.35

6202.69

237.84

一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1226.26

31027.39

152.24

46.63

二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55827.6

38305.24

1181.38

15586.07

754.91

二级名录山体保护范围

39664.25

38305.24

1124.37

234.64

一般保护山体

合计

本体

27268.93

13.27

26839.68

415.98

     表5                         三亚市山体资源按管理类型统计表                           单位:公顷

管理类型

管理单位

山体保护类型

合计

重点保护山体

一般保护山体

小计

一级名录山体

二级名录山体

合  计

120735.8

93466.87

37639.27

55827.6

27268.93

区管山体

合计

64220.56

45416.39

13851.23

31565.16

18804.17

海棠区

3146.53

988.1

266.39

721.71

2158.43

吉阳区

15013.14

14334.76

7009.15

7325.61

678.38

天涯区

32520.15

22424.03

6575.69

15848.34

10096.12

崖州区

13540.74

7669.5

 

7669.5

5871.24

共管山体

合计

56515.24

48050.48

23788.04

24262.44

8464.76

吉阳区海棠区

10878.89

10878.89

6698.44

4180.45

 

吉阳区天涯区

7453.01

7238.93

5007.09

2231.84

214.08

天涯区崖州区

2341.19

708.54

 

708.54

1632.65

天涯崖州育才生态区

2557.1

2557.1

 

2557.1

 

天涯区育才生态区

22634.79

22172.87

12082.51

10090.36

461.92

崖州区育才生态区

10650.26

4494.15

 

4494.15

6156.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三亚市林业局   中文域名:三亚市林业局.政务

主办:三亚市林业局   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1400080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2000004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 46020302000114号